左旋色胺酸 → 血清素 → 褪黑激素
基本上我們的生理時鐘與光刺激有直接的相關,透過眼底的節細胞將光刺激的訊息傳到下視丘的視交叉上核(SCN)及松果腺(PINEAL GLAND),松果腺是產生褪黑激素(MELATONIN)的所在。
白天光線強的時候,視交叉上核接受光刺激,會去抑制松果腺產生褪黑激素,因此白天體內褪黑激素濃度低,比較有精神而不會有睡意。到了晚上,光刺激減弱,松果腺被抑制的效果變弱,因此開始把血清素經過兩個步驟,轉換成褪黑激素,褪黑激素濃度慢慢攀升,故到了晚上,會比較想睡的原因就是褪黑激素啟動了身體睡眠的開關。
白天接受光線刺激的時候,也有循環中的左旋色胺酸轉為血清素的效果,故我們談到多曬太陽或者照光治療,會讓心情變好的原理在此。在高緯度國家冬天因為日照世間大幅縮短而常見的季節性憂鬱,就是因為日曬時間不夠,光刺激太少,血清素濃度不足,接下來,血清素不足,褪黑激素的合成也不夠,故憂鬱與失眠常一起發生。反之,一直接受光刺激,儘管有比較多的血清素合成,然而因為抑制松果腺無法製造褪黑激素,導致約日節律不穩定而產生睡眠障礙,又形成另一個問題。故正常的作息對心情及睡眠的維持很重要,光線刺激的過與不足,都會影響睡眠或心情,甚至導致自殺,提醒大家注意。以我們的緯度來說,大部分的人接受的光刺激偏少,不想曬太陽的人,可以利用照光療法來幫助自己增加血清素及褪黑激素的合成,促進心情提升與睡眠品質。
缺乏徵狀
很多健康問題與大腦血清素水平低有關。造成血清素減少的原因有很多,包括壓力、缺乏睡眠、營養不良和缺乏鍛煉等。在降低到需要數量以下時,人們就會出現注意力集中困難等問題,會間接影響個人計劃和組織能力。這種情況還經常伴隨壓力和厭倦感,如果血清素水平進一步下降,還會引起抑鬱。
其他一些與大腦血清素水平降低有關的問題還包括易怒、焦慮、疲勞、慢性疼痛和焦躁不安等。如果不採取預防措施,這些問題會隨時間推移而惡化,並最終引起強迫症、慢性疲勞綜合征、關節炎、纖維肌痛和輕躁狂抑鬱症等疾病。患者可能會出現不必要的侵略行為和情緒波動。血清素水平較低的人群更容易發生抑鬱、衝動行為、酗酒、自殺、攻擊及暴力行為,科學家甚至通過改變實驗動物腦內血清素水平,使他們更具有攻擊性。
代謝
血清素可以經單胺氧化酶(MAO)催化成5-羥色醛以及5-羥吲哚乙酸而隨尿液排出體外。5-HT的代謝主要是通過轉運體進行再攝取,一部分被降解另一部分被重新攝入囊泡。他的降解過程:經線粒體上的MAO,氧化脫氨基形成5羥吲哚乙醛,在經過醛脫氫酶的作用形成5-羥吲哚乙酸(5HILL)。5-羥吲哚乙酸可以作為抑鬱症患者自殺行為的預測標記。
補充
血清素是由叫做色氨酸的胺基酸產生,因此簡單的方法是多吃胺基酸(尤其是色氨酸)含量高的食物,肉類和堅果等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可以提高大腦血清素水平。明亮的光線也有助於血清素水平提高,儘管還沒有科學證據,但增加日照時間對身體分泌血清素非常必要。碳水化合物對提高身體血清素水平也有幫助,雞蛋、香蕉和胡桃等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可以提高血清素水平。一些研究還發現,體育運動也有助於提高大腦中的色氨酸數量,這最終可以幫助提高血清素分泌,坐禪、丹田呼吸、嚼口香糖、以及一些有規律的相對簡單的活動都可以促進血清素的分泌。